中稿分享

首页> 中稿分享

  • EES 悉尼大学魏力/陈元团队与日本东北大学李昊团队 基于Co-N-C的非均相分子催化剂用于高效电化学合成双
    2024-06-17
    通过双电子转移氧还原反应(2e−-ORR)合成电化学双氧水(H2O2)有望取代高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型的蒽醌工艺。碳基质(Co-N-C)催化剂中的氮配位单原子Co已被公认为潜在的催化剂候选者,且它们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o活性位点周围的局部原子结构。然而精确地构建催化剂的原子结构仍然极具挑战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活性催化剂的设计及其活性的提高。因此实现催化剂原子结构的精确控制对于实现高性能
  • CS天津大学胡文平/张志成/深圳技术大学杨文娟团队:不饱和铋配位的导电儿茶酚基框架高选择性电还原CO2为甲酸盐
    2024-06-17
    研究概述ChemicalScience近期,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张志成教授团队以及深圳技术大学杨文娟副研究员采用简易的水热法制备了新型铋离子配位的导电儿茶酚基框架(Bi-HHTP),并采用单晶衍射仪解析其结构。随后,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以及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Bi-HHTP独特的Bi-O5结构使其在-0.7 V vs RHE的电位下实现对甲酸盐的高选择性生成(95%)。原位红外光谱和理论
  • 【可研易绘封面&插图作品】AM 北京理工大学白莹&李雨&吴川 界面催化促进钠离子电池酯类电解液中无机物为主层状SEI的形成
    2024-06-17
    研究概述Advanced Materials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吴锋院士团队的白莹教授、吴川教授、李雨副研究员等人,创新提出电极对电解液分解的催化效应,通过精准嫁接C=O羰基重构硬碳表面,实现硬碳负极表界面性质优化,综合提升硬碳负极储钠性能。并首次实现酯类电解液衍生均匀稳定且无机物为主的层状SEI,进一步明确界面性质优化与储钠性能提升的构效关系,揭示C=O羰基诱导无机物为主SEI形成的界面催化机制。
  • AFM 中山大学何春和方晶云&华南师大舒东:阳离子取代诱导d带中心调制,控制Co3O4催化臭氧化CH3SH
    2024-06-17
    研究概述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近日,中山大学何春教授、方晶云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舒东教授团队等通过MOF热解策略制备出Ni和Mg取代的Co3O4(NiCo2O4和MgCo2O4),并研究了其在催化臭氧氧化CH3SH过程中性能提高和下降的机理。具体而言,Ni和Mg对Co3O4的取代使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带向高能方向移动,导致催化剂与O3的成键强度发生调制,从而调节C
  • Small Methods 深圳大学许太林团队:用于病毒RNA非接触检测的可编程调制超声传感器阵列
    2024-06-17
    研究概述SmallMethods近日,深圳大学张学记教授与许太林副教授团队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利用声势阱对微液滴进行可编程操作的非接触式痕量检测策略。在这种非接触调制平台上,多达72个压电换能器被精确地排列,可以阵列化产生并控制动态压力节点,有效地实现无接触操纵微液滴而不污染容器。此外,微液滴阵列可作为非接触式微反应器,进行多痕量样品(1-5µL)生化分析,超声涡流还可加速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等
  • Chem. Rev. 北京大学裴坚/王婕妤团队综述:高分子半导体的合成、加工和应用
    2024-05-07
    研究概述Chemical Reviews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坚教授、王婕妤副教授团队在《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Polymer Semiconductors: Synthesi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从结构设计、合成策略、多级微观结构、加工方法和功能应用等方面总结了高分子半导体材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搭建了高分子半
  • 【可研易绘插图作品】FH中油所邓乾春/陈亚淑团队 微热-物理场诱导β-胡萝卜素在天然亚麻油脂体的无溶剂化包封:形成、特性和稳定性
    2024-05-07
    研究概述Food Hydrocolloids油脂体(OBs)是一种天然植物源的水包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膜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包埋体系。OBs的致密膜保护了内部易氧化物质,但也严重阻碍了生物活性物质的通过。在充分考虑了亚麻籽油膜的流动性和刚性的基础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邓乾春研究员、陈亚淑特聘研究员团队首次采用温-超声(TU)法将β-胡萝卜素掺入亚麻油脂体中。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
  • 【可研易绘插图作品】Nat Commun中山大学李朝晖/沈乐成:开发光学超声传感器阵列的光声断层扫描技术
    2024-04-24
    可研易绘插图作品: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的李朝晖教授、沈乐成副教授团队使用包含15个元件的基于硫族化物的微环形传感器阵列演示PAT,而每个元件支持175 MHz(−6 dB)的带宽,噪声等效压力低至2.2 mPaHz-1/2。通过合成数字光学频率梳(DOFC),该研究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对该传感器阵列并行询问的有效方法。
  • ES&T香港科技大学殷冉/中山大学何春团队:硝酸盐是远紫外线水消毒的“朋友”还是“敌人”?
    2024-04-24
    研究概述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近日,香港科技大学殷冉博士与中山大学何春教授团队研究首次揭示了水中广泛存在的硝酸盐对于新型远紫外光源(Far-UVC)应用于水消毒时产生的多重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中硝酸盐(0.5-10 mg N/L)的存在明显地抑制了Far-UVC对于模型微生物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而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传统低压汞灯消毒时硝酸盐的影响可
  • AOM北京理工大学胡滨/首都师范大学张岩团队:利用激光直写复调幅超表面实现无需4f系统的太赫兹光学图像识别
    2024-04-23
    光学图像识别(OPR)在太赫兹(THz)安检系统中具有快速单点检测和低成本的优势。然而,传统的基于4f系统的OPR受到傍轴近似和笨重器件体积的限制。近日,北京理工大学胡滨副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张岩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衍射的无需4f系统的OPR方法,并通过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复振幅调幅超表面(可在34秒内制备出尺寸为15mm×15mm的超表面)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可同样适用于大菲涅耳数的系